信用的经济功能
来源:《新金融》
2008-05-29 09:55:21
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越发展,信用也越发展;经济对信用的依赖越多,信用对经济的影响则越大。信用对经济的作用正是信用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人们运用信用功能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信用的
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越发展,信用也越发展;经济对信用的依赖越多,信用对经济的影响则越大。信用对经济的作用正是信用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人们运用信用功能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信用的经济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调节配置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经济单位的货币收支都会出现不平衡状况。有些经济单位由于收入与支出不同步或收入流量持续大于支出流量而盈余,同时生产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也会形成部分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有些经济单位由于产品生产的周期性与销售的季节性影响或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更新设备、修建厂房等,使资金需要超出供给能力而产生资金赤字。要解决货币分布在一定时点上的不平衡问题,不能采取无偿调剂的方式,必须采取有偿借贷方式,即信用方式。盈余单位将暂时不用的资金借给赤字单位使用,到期收回并收取一定数额的利息,这是双方都能接受的调剂方式。由此可见,通过信用形式可以使资金从盈余单位流向赤字单位,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使经济部门协调发展.
(二)扩大生产规模
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论任何企业想要通过自身的积累来投入都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那样,如果靠单个资本的积累来修铁路,那么恐怕世界上现在还没有一条铁路。但是,通过信用形式就可以把社会上一切闲置待用的资金动员起来投入生产,还可以把社会上一切暂时不用和待用的货币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大规模地迅速地扩大资本,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大经济的发展需要,加速经济发展。此外,还可以利用国际信用形式在国际上吸收和引进资金,为本国经济建设服务,加速本国现代化建设。
(三)节约流通费用
信用的产生节约了各种流通费用,加速了经济周期。第一,在信用基础上产生的非现金结算可以大大地减少现金流通量和流通费用。随着科技进步,电脑信息技术在银行的广泛应用,原来代替货币和货币符号的信用工具如支票、票据、汇票等又将为电脑和信息流所代替,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都进一步节约。第二,由于信用结算手段更新加速,从而加速了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占用和流通消耗。流通费用的节约,货币资金、商品资金所占份额的缩减,有利于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由于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资金的借入者必须加强核算和管理,增加盈利,以保证能够还本付息。同时,资金的债权人通过检查监督债务人的资金使用情况和经营状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提高消费效用
当各个家庭对现在消费与将来消费的选择不同的时候,信用可以把结余型家庭的货币和收入的一部分通过储蓄的形式聚集起来,再通过消费信贷的形式分配给赤字家庭。待到将来,赤字家庭再把消费权归还结余型家庭。这样可以使二者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从而实现信用调剂消费的作用,提高消费的总效用。不仅如此,信用还能指导消费,实现更加合理的消费结构,比如改福利分房为货币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高等教育改免费教育为交费教育等,一方面可以加速城市住房的建设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引导人们的消费结构,同时通过各种消费信贷,提高人们的消费总水平。
(五)促进生产方式
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信用的性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信用功能的发挥有利于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借贷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信用不仅加快了剩余价值资本化的过程,而且作为资本集中的有力杠杆,突破了个别资本积累的界限,促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一直利用信用促进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重视发挥信用的作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逐步把企业推向市场,不仅推向商品市场,而且推向资本市场,企业利用信用手段自主地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自担信用风险,在市场竞争和风险约束下形成投资自我约束机制,逐步提高微观经济运行质量,使信用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资金更多地流向符合社会需要的部门,以保证国民经济有效地协调发展,从而促使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联合征信研究
2018-03-30 09:59:38
发现(智库版)
2018-03-22 09:42:04
发现(智库版)
2018-03-07 14:10:40
中国新闻网
2016-01-19 1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