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赈灾变成斗富?——变了味的捐赠

来源:网络转载 2008-05-24 17:01:18

22日,赈灾捐款的讨论达到高潮。早上来到公司,同事们互相交流哪家公司捐了多少;在天涯上闲逛,全是捐款的清单,回复也大都是议论数额的多少。如:“刚才CCTV4台湾连线,那个台湾的主持人说在郭台铭捐4000W后,王永庆决定捐1亿

    22日,赈灾捐款的讨论达到高潮。早上来到公司,同事们互相交流哪家公司捐了多少;在天涯上闲逛,全是捐款的清单,回复也大都是议论数额的多少。如:“刚才CCTV4台湾连线,那个台湾的主持人说在郭台铭捐4000W后,王永庆决定捐1亿RMB。实力男就是不一样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华侨城、碧桂园、世贸集团、东渡国际、SOHO中国、万科等20多家地产商向灾区人民捐款,名单如下。不管是1万还是1000万,都是地产同人的一片炽热之心。我们期待更多地产商的名字出现在这个榜单中。”;“伊利才捐了100万,我们都买蒙牛吧”;“”刘德华才捐10万”......


        这是爱心的活动,为什么我感觉逐渐变了味道?捐款是个人行为或企业行为,量力而行,数额的多少并不重要,而是看有没有这份心。可是看看现在,俨然成了斗富榜,好像谁家捐的钱多,就是功劳最大,不然就得受到舆论的谴责。这种扭曲变形的捐赠还有什么意思?很多网友不负责任的批评和指责,结果是弄得捐赠的人们无所适从。有人说公务员们才捐100,怕被别人说贪污;房地产企业的捐赠才一套房子,简直是小气。试问一下,捐赠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呢?长此以往,以后谁还敢捐赠?


       有很多“无辜”的企业,可能长期的致力于慈善事业,却因为一次的数额,备受批评。


        其中我很想提提碧桂园集团。难道就因为人家是首富,就得在此次捐款上备受职责吗?大家对他们10年如一日的慈善事业又了解多少呢?仅仅据我知道的来说,2006年杨国强向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捐赠2500万元;碧桂园为增城公益事业捐资5000万元;2008年春节前夕,中国20多个省市遭遇罕见冰雪灾害,碧桂园率先相应号召,捐出400多万元支援受灾地方购买抗灾物资;2008年4月,碧桂园集团向马边彝族自治县捐赠了2008年度帮扶资金2500万元。从2006年起,在中央 、监察部机关扶贫办的协调下,该公司拟定在四年内向马边捐赠帮扶资金1.1亿元,目前已到位帮扶资金6000万元。至今,杨国强和他的碧桂园集团还捐建了两所完全免费的学校,国华和国良。一所为贫困优秀的高中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得以进入大学深造;另一所为退伍兵提供技能培训。据不完全统计,杨国强个人捐资达3亿元。而大多数的捐资,在2007年碧桂园香港上市之前,并不被外界知晓。


         很多网友对此次碧桂园的首批捐款300万元大放厥词,为什么不能系统地全面地去看待呢?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的好事。仅仅因为300万貌似很少,就能不负责任的说“为富不仁”吗?

 
         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深入地说,国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和支持慈善事业?


      还是以这次地震为例,地震黄金救灾时间是72小时,所以抗震救灾是一场“生死时速”的较量。除了有强大力量主导之外,各种社会力量的自发参与非常重要。在救灾前线的人们正和时间赛跑,尽最大努力,“保住10万人的生命”。那么,在后方的我们能为灾区做点啥?地震发生后,各界企业紧急,自发为灾区捐款捐物捐药品。截止目前,已捐款合计十几亿元。在屡次赈灾中,企业都是捐资的中流砥柱。


        一个成熟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怀有感恩的心,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但是,在和时间赛跑的紧急时刻,网络上却有大批扯淡的网民,对企业的捐资数额,大加评论。言辞之恶毒令人心寒。


        亲爱的网友们,现在不是仇富的时候,现在不是扯淡的时候,现在不是发泄的时候,现在更不是泄私愤的时候。听听那些悲痛的声音吧,听听那些废墟之下虚弱的求救声吧,听听那些救援队誓师的声音吧。


         现在是我们为灾区做点实际奉献的时候!


        目前,灾区正在面临断水缺粮的艰难境地,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哪怕一件御寒的衣服,一双干燥的鞋子,甚至一瓶水,一包面。能捐多少捐多少,你的每一份捐赠,都将温暖废墟之下,冰雨之中受灾的人们。


        目前,伤亡人数还在上升,医疗救助需要大量药品和鲜血。据报道,各市采血点已经排起长龙,正焦急等着把自己的鲜血献出去,输入需求者的体内,最大限度挽救生命。在上班之前,下班之后,奉献一下自己的血液,拯救一个受伤的灾民吧。


        这是不是比八卦和评论捐款数额更有意义呢?不要让捐赠变了味道,让爱心迷失了方向。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