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陕西信息报》 2008-05-19 14:30:06

大家都很清楚,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市场上,一个信用良好的企业会得到来自政府、银行和各类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因此,很多企业都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并在努力维护自身的信用形象。但是,我们也应清楚

大家都很清楚,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市场上,一个信用良好的企业会得到来自政府、银行和各类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因此,很多企业都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并在努力维护自身的信用形象。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意识到,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各种配套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很不健全,导致各种失信行为屡见不鲜,无数企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特别是我国企业普遍缺乏信用风险意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没有设立相应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职能,使得企业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企业要在进一步加强自身信用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内部信用管理,努力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壮大和快速发展,多数产品市场成了“买方市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要把产品销售出去,越来越依赖于赊销等信用手段。据统计,90年代以来,赊销方式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在绝大多数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如医药保健品、纺织、机械等行业,赊销方式下完成的交易额已占到全部交易额的60%~90%。在当前全球贸易一体化和以买方市场特征为主的竞争环境下,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和经营方式。
  但是,信用销售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在通过信用销售提高竞争力、扩大销售的同时,会面临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甚至不能全部收回的风险,大量的货款拖欠和坏账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风险损失,吞噬了相当大比例的销售利润。有一项调查发现,客户不付款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愿意付款但没有能力付,合作签合同之后,本来客户还是有信用的客户,是愿意付款的客户,结果合作过程中由于经营失败没有能力支付了,这种情况占23%的比例;第二种情况属于根本没有意愿付款的情况,约占11%的比例;第三种情况既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不愿意付,而是不想马上付,如果供应商管理比较严就付了,如果管理松懈可能就拖了,这种有意无意拖延的情况约占66%的比例。通过这项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客户不付款有客户付款能力方面的问题,也有客户付款意愿方面的问题,但最主要的是企业自身信用管理方面的问题。最近英国一个信用管理研究小组的研究表明,如果一家企业在向客户销售中实行规范的信用管理,那么企业会按时收回绝大部分的应收账款,坏账比例一般会降低84%。因此,要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除了依靠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外,必须要通过健全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来防范信用风险。
  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信用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来看,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通过制订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对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应收账款回收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收回。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是对各种规模的企业,在力求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企业信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设立信用管理目标、设计企业信用政策、制订信用标准、管理客户信用信息、分析客户信用状况、实施对客户授信、控制应收账款、催收逾期账款、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等,涉及企业主要业务部门和主要业务环节。然而,目前信用管理在我国企业界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针对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信用管理工作,逐步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首先,改造企业组织结构,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在西方的企业中,信用管理部门已成为企业的标准配置部门,对信用销售进行控制和管理。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企业实施信用管理,首先必须在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中,增加信用风险管理职能。其中,大型企业可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小企业则考虑设置一名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掌握和评估客户资信状况。
  其次,建立企业内部信用风险控制制度。企业要通过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对信用销售行为和交易决策的约束机制,通过对每笔信用交易的价值和风险进行独立的、科学的、定量化的审核,对应收账款发生和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要使企业的销售管理体制从目前的以对销售员的管理为主,拓展到最终以对客户的管理为主这样一种现代销售管理模式上来。
  第三,制定并执行统一的信用政策。对信用销售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制定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并有效地贯彻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信用政策是指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权衡了与应收账款有关的效益与成本,为指导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处理应收账款的发生与收账措施所制定的一系列配套政策规定,在技术层面上,企业信用政策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率、信用标准、信用额度、收账政策等。企业制定信用政策,必须兼顾“促进销售额增长”和“保持应收账款的合理比重”,要在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和一致,进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一根本目标。
  第四,评价和选择优质客户。客户不仅是公司财富的最大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信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信用交易之前审核客户的资信状况,选择赊销对象。在选择赊销客户时,不能只看客户的订单数量和金额大小,只有那些有偿付能力的客户才成为公司的重要客户和信用销售的对象。因此企业应在全面收集客户信用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科学的信用分析方法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
  第五,严格控制信用限额。在实际当中,发生客户拖欠风险主要是由于业务人员向客户赊销的额度过大,而管理人员又缺乏一个科学的审批标准。因此,建立一套以控制客户信用额度为核心的“授信管理制度”,是有效控制呆账、坏账的关键。如果缺少信用额度控制,有可能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公司每项信用销售业务的审批必须以信用额度为依据,任何人不得擅自突破。同时,信用额度也成为公司约束和调节与客户信用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在供货和回款问题上争取主动权。 
  第六,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管理表面上看是个财务问题,实际上涉及销售管理的全过程。企业不应将应收账款管理当成“欠款管理”,而应将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前移,并采用流程化的管理方式,按照期内应收账款和逾期应收账款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催收程序,合理地安排账款回收的职责,跨部门地控制应收账款的时间和质量,提高货款回收的效率。
  最后,要努力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信用意识。强化信用管理不是企业内部一个部门或几个人能够做到的,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和配合。企业领导人应强化现代管理意识,转变过去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信用风险管理的倾向,把信用管理当作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来看待。销售等业务部门人员必须向客户详细介绍企业的信用政策,并严格按照信用政策的规定,进行信用交易。财务部门在资金运作和账务管理中,应认真作好应收账款和现金分配工作。信用部门在调查、审核、批准、保障、监控、追收等各环节,要按程序管理,注意协调与各部门的关系,定期检查各部门的信用执行情况等。
  可以说,信用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核心作用,它涉及企业的计划、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信息等各个管理领域,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整的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增强企业抵御和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而且可以使企业的各个管理领域及整体管理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时,这项制度应与社会的信用体系相互配合,形成联动互动效应,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对改善企业信用状况、优化市场信用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所起到的作用,这对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健康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