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来源:网络转载 2008-05-17 15:57:26

消费信贷是指消费者在未来收入的基础上提前获取商品和服务,从而满足消费者当前消费需求的一种融资性活动。它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发达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一个行业,是联系生产制造业、商品零售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桥梁。消费需求是总需

 消费信贷是指消费者在未来收入的基础上提前获取商品和服务,从而满足消费者当前消费需求的一种融资性活动。它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发达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一个行业,是联系生产制造业、商品零售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桥梁。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一般可达60%左右。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将潜在购买力(潜在需求)变成现实购买力(有效需求),能够促进企业生产、投资规模扩大,有效地刺激总需求。另一方面,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其长期以来的福利制度已开始向货币化转变,但市场价格较高,往往超出了普通居民的购买力。以这些领域为起点开展消费信贷,既能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又符合国家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消费信贷已进入市场高速成长期。其市场规模从1997年的172亿元发展到2002年的10669亿元,平均每年以160%的速度增长,占GDP总量的10.46%,占银行贷款规模的7.6%。但市场竞争结构还未形成,进入壁垒较低,市场开发成本较小,各银行都在深度与广度上挖掘市场客户与消费信贷品种。国内有住房消费信贷、汽车消费信贷、教育消费信贷、家庭耐用消费品信贷和旅游消费信贷等几十个品种,主要集中在人均收入较高的城镇,需求人群也以高收入者为主,有潜力的开发品种主要涉及住房、汽车、耐用消费品等领域,今后诸如教育、旅游、医疗等服务类品种,将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并且,国内消费信贷的市场潜力还基于中国巨大的人口消费群体资源。消费信贷发放的标准是个人未来收入的增加与稳定程度,而经济增长及其良好的预期是个人收入增长的基本前提。消费信贷的发展与经济周期具有高度一致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依赖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和个人收入增长的预期,这将从宏观上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与此同时,中等收入者阶层的培育至关重要。这个群体有较高的消费倾向,有稳定的收入和职业,是商业银行最理想的客户群。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中等收入者阶层正逐步形成社会的主要群体,这意味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客户群限于城市较高收入阶层。让我们来粗略估算一下市场的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0年11月1日零时,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达到129533万人,也就是近13亿人口,其中城镇人口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0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80739万人,占63.91%。如果在城市中抽取比例为20%的较高收入者建立信用档案,进行消费信贷业务,将是9118.8万人的市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消费信贷是一种可以循环开发的资源。如果在城镇人口范围内按一定比例建立信用档案,完善消费信用记录,再进一步满足消费信贷需求,将会有一个商机无限的广阔市场。我们对中国的消费信贷充满信心。

   尽管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意义重大,并且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依然存在风险。防范、控制风险同开拓市场一样,对于消费信贷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第一还款来源风险、第二还款来源风险、道德意识风险、风险管理漏洞、运作模式风险等类型。
  第一还款来源风险的产生与借款人收入状况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借款人的全部收入是消费信贷的第一还款来源。借款人失业、所在行业不景气、工作单位经营效益差、借款人家庭情况变化等因素使其收入减少,难以按期还款,将形成偿债能力风险。这种情况下尽管短期内信贷符合条件,但从长期来看第一还款来源不能得到保证。如果银行的贷前调查不够深入细致,对风险的预期不准确,这种风险将会进一步加大。

   目前大部分银行将抵押和保证保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即以所购住房、汽车等物品为抵押,同时由保险公司提供履约保险。当抵押物贬值或损失后,借款人难以足额偿还贷款时会产生风险。住房、汽车、家电本身随使用时间的增长会有损耗,并可能因意外事故造成损失。虽然在中国银行要求借款人对抵押物也进行保险,但仍存在保险理赔不足以偿还贷款、未投保“自燃险”等险种的情况。另外,履约保险单中有许多免赔条款,并不能保证所有情况下保险公司都会对借款人违约造成的损失提供补偿,而且补偿也不是全额的。

   道德意识风险是指借款人有能力还本付息,但故意拖欠,从而损害贷款人利益的风险类型。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1)目前国内尚缺统一的个人资信信息体系,银行难以对个人信用作出科学、客观具有连续性的评价;(2)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个人还款能力和意愿无法实时监控;(3)运作过程中的漏洞为产生道德风险创造了条件;(4)社会信用意识淡薄。我国还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企业拖欠银行贷款的现象已屡见不鲜,个别借款人甚至借贷款套取银行资金,缺少还贷意愿。

   风险管理漏洞: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疏漏都会形成资产风险。监管层面上,我国目前关于个人消费信贷的法规较少,都是框架性的规定,主要有在国有商业银行试行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 》以及《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 》、《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等,对除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开办汽车消费贷款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

   运作模式风险。以汽车信贷为例,银行以经销商担保的方式运作,经销商即要保住销量又要防范资金安全,这显然较有难度,而保险公司在这项业务中又不能简单地作为“风险的接球手”,这就造成了业务运行的瓶颈。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