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来到广西桂林恭城农村,走在乡村小路上,你会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一片片绿油油的果园望不到边,一幢幢小楼点缀在山脚下绿树丛中,一条条小溪清澈见底。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农民富裕生活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根据自身的
当你来到广西桂林恭城农村,走在乡村小路上,你会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一片片绿油油的果园望不到边,一幢幢小楼点缀在山脚下绿树丛中,一条条小溪清澈见底。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农民富裕生活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条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效果明显,成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目前,该县建有月柿、柑橙、沙田柚和桃类四大基地,全县种植水果面积40.2万亩,总产量达50万吨,水果产值占全县生产总产值的30.36%。被列为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国家级生态 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中国月柿之乡等荣誉称号。恭城县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农信社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的作用密不可分。
“我们发展的本钱是农信社给我们的。”莲花镇红岩村朱姓村民聊起他的创业经历时,眼里充满了感激之情。他拿出一张盖有当地信用社公章的贷款证告诉我们:“就是凭着 这个‘信用绿卡’,贷款发展了月柿和橙子产业,还用贷款建起了三层小楼,用来接待观光的游客,现在贷款已经还清,每个月都是纯收入了。”
恭城县农信社是全区最早推行农户贷款证的农村金融机构,该联社在1982年就开始试行用贷款证规范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业务,贷款证的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
据了解,当地农信社从八十年代初就积极支持农民种植水果,以贷款证为载体,以户为单位给予信用贷款支持,并根据果树的产出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让农民有收成后再归还贷款,通过多年的努力,农民慢慢的富裕起来,富裕起来的农民又把钱存进农信社,壮大了农信社的资金实力,农信社与农民之间同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恭城县平安乡有这么一个真实的事情:平安乡的一位水果种植大户是当地各家金融企业都想争取的优质客户,一天他的一位在银行工作的亲戚主动到他的果园里帮忙,并请他吃饭,想请他将钱存入银行。但他说:“我的钱还得存农信社,是农信社的支持我才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我不能忘本呀。”现在恭城农信社不仅支持当地的种植和养殖业,还积极支持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红岩村、北洞源村、大岭山、横山等新农村示范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户贷款证在恭城信用联社经过20多年的发展,贷款的最高授信额度也由 1982年的500元提高到现在的8万元,贷款的用途从传统的果树种植扩展到果品流通、多种经营、创业致富,从农户的生产领域扩展到住房、旅游、助学等消费领域,大大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贷款证不但在恭城县农信社运用得有声有色,在全区农信社也得到了全面推广。自2002年以来,全区农信社组织广大信贷员,深入全区各乡镇、村屯,与当地党政部门、村委、村小组一起,积极调查了解农户生产经营情况、家庭经济状况、信用程度等,认真开展农户评级授信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自治区农信联社将贷款证授信额度最高扩大到了10万元,授信对象扩大到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利率也更加优惠。 截至去年底,全区农信社已为全区293.81万农户发放了贷款证,贷款证核定贷款授信总限额为191.10亿元,全年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89.5亿元;在 农信社有贷款余额的农户数达319万户,约占全区农户总数的33.37%。广西农信社的“贷款证”为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收到了农户、农信社、农业和农村经济“多赢”的效果。
同时,贷款证的使用对提升农民诚信意识,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本贷款证就是农户一张诚信的名片”。这在许多地方的农户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农民十分珍惜自己的信用情况,贷款到期还款意愿很强。 因此,农户贷款不良率很低,如恭城平安乡信用社北溪分社,3000多万元的农户贷款中,不良贷款只有5万多元,农户贷款不良率仅为0.16%。守信、诚信 成为当地农民朋友的良好风尚。当地农信社以贷款证作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与新农村建设和“信用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诚实 守信意识,促进了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目前,全区农信社已建立信用乡镇15个,信用村374个,信用组136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