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专家讲解地震救援技巧 被埋者切忌慌乱急躁

来源:网络转载 2008-05-15 16:19:06

今天下午14时28分,就是四川省汶川县7.8级地震后救援“黄金72小时”的关键时刻。由于通往汶川震中的各条道路因塌方中断,最早赶到汶川县城的救援官兵,在事发33小时后通过强行军步行90公里才得以到达。地震发生后,

 

 

 

 

 

 

 

 

 

 

 

 

 

 

  今天下午14时28分,就是四川省汶川县7.8级地震后救援“黄金72小时”的关键时刻。由于通往汶川震中的各条道路因塌方中断,最早赶到汶川县城的救援官兵,在事发33小时后通过强行军步行90公里才得以到达。地震发生后,被埋压在废墟中的人们应如何自救,救援队要怎样施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救援队应首先保证自己安全
  
  曾参与多次国际救援行动的武警总医院首席急救专家李宗浩表示,救援队员应该首先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在昨天的电视画面中,不少观众都看到了武警官兵、民兵甚至现场记者,不顾个人安危争先恐后地去废墟中救人的情景。
  
  专家表示,这种做法非常可以理解。“但救援者只有自己安全,才能更好地救别人。”李宗浩表示,注重前方救援队的安全,可能会使救援工作进展慢一些,但却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所有人员生命安全。
  
  前方救援实行检伤分类
  
  “过去都是说有重的病人赶快去抢救,但这不全面。”李宗浩介绍,地震后时间紧促、救援空间有限,面对众多伤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进行检伤分类。
  
  目前国际上采取的检伤分类,按对伤员红、黄、绿、黑四色进行标签。红色表示初检后伤势最重,有生命危险,需在现场及时抢救;黄色表示伤者情况较重,但可进行转运施救;绿色表示人员受伤,但可暂缓处理;而黑色表示,伤者已死亡。
  
  先救医务人员最重要
  
  面对被掩埋的众多伤者,救援顺序是什么呢?有关专家认为,震后营救工作应遵循四个原则:先救被压埋人员多的地方,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是“先近后远”;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是“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是“先轻后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抬伤员尽量用硬木板
  
  从废墟中往外救人时,因为方法不正确,很容易造成使伤者截肢、死亡的严重后果。
  
  专家表示,地震后很多伤者被砸到脊柱、四肢。“人挖出来后,你拉我拽,很加剧伤情。”专家介绍,救援人员在抬人的时候,一定要用硬的担架或木板,平着把伤者抬出来。而抱着、背着都会造成伤者脊髓运动神经再次受损。
  
  同时,在未确认救出伤者身体情况前,不宜给其饮用大量的水。“只能给一点,如果伤者内脏破裂,大量喝水会危及生命。”专家说。
  
  “下雨有好处”专家不赞成
  
  地震发生后的几天里,灾区上空阴雨不断。有人认为,下雨可让伤者喝到水,维持生命。但专家并不完全赞成这样的说法。“多数被深埋在废墟中的人,根本喝不到雨水。”专家说,雨水反而会加剧伤者伤口感染的速度。雨后夜晚低温,对伤者保持体能极为不利。“建筑物坍塌后的灰尘加上雨水,会使细菌滋生。暴雨引发的感染会更重。”李宗浩介绍,这样会使伤者的抵抗力降低,引发伤口溃烂、破伤风等严重后果。
  
  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有不少伤员就出现了腿部的气性坏疽,而这种细菌感染的死亡率很高。
  
  救人严防泥石流造成损伤
  
  李宗浩表示,地震伤害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两种。如果是被倒塌的房屋砸压,造成的骨折、内脏出血,为直接损伤。因地震造成的火灾、中毒造成的伤害,为间接损伤,这类伤害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比较多发。
  
  专家举例,在1923年东京大地震后,4万人在广场上避难,但就是一个火星儿,造成广场上成片帐篷着火,伤亡惨重。而此次四川汶川地震,由于发生在山区,地震引发的山体塌方和泥石流,是造成间接损伤的重要因素。
  
  自我鼓励可延长生命
  
  2007年12月,河北省兴隆县发生矿难事故。在被困6天后,11名矿工被成功营救出来。矿工们表示,是黑暗中彼此鼓掌支持使得大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李宗浩强调,面对灾难,被困人员该有一个比较健全的心态。“在几天几夜没吃没喝的情况下,每个人生还的几率不一样。”专家表示,除了受难者所处环境、受伤状况、身体素质不同外,个人的心理素质也是重要决定因素。“被掩埋后不能太慌张,要镇静,少说话。”专家表示,受难者特别不能急躁、叫嚷,要最大限度保持体力。伤者最好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以减低身体消耗。
  
  为了避免意识昏迷使救援人员无法发觉,伤者可通过默念的心理暗示,给自己信心和保持头脑清醒。“一定要给自己加油,给予鼓励。”专家介绍,心态良好的人,甚至可以奇迹般地坚持十天之久。
  
  敲敲打打发信号
  
  通常情况下,救援队搜救时,会有节奏地发出寻找呼叫。“听到有人来救援,可以用手头的东西敲打求救。”专家提醒,这样的求救信号最好错开寻找呼叫的声音,让救援者迅速寻声确定方位。
  
  一般废墟里的人听外面的声音比较清楚,而外面的人对里面发出的声音则不容易听见。因此,要静卧,保持体力,只有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敲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伤者敲打时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以免使压在身上的物体再次倒塌,造成二次伤害。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