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李显冬老师谈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与新闻报道边界

来源:中国信用财富网(原创) 2008-05-15 15:54:40

正义网报道:“法治中国”系列论坛由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会承办,北京政法集团协办。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与新闻报道边界,地点为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礼堂。现在学生已经坐满了会场,

正义网报道:“法治中国”系列论坛由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会承办,北京政法集团协办。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与新闻报道边界,地点为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礼堂。现在学生已经坐满了会场,在轻松的音乐声中等待主讲嘉宾到来。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中国系列论坛的现场,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公众人物及其隐私权保护与新闻报道边界,首先我想大家介绍本次论坛的主讲嘉宾,他们是: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李显冬教授、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绍刚老师、检察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松苗。
张绍刚:今天讲到隐私权的问题,讲到新闻报道的边界问题,这个问题在今天越来越凸显,但是到了今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个人总觉得,这是一个两步走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考虑媒体应该做什么,另外我们也要考虑名人应该做什么,我觉得在边界说很难有任何一方处于绝对的优势和绝对的劣势,也没有任何一方有掌控权,所以从大话题上,我们先听一下李显冬老师的观点,我想我们可以把问题细化,以我个人来说,我认为名人没有什么隐私,想拥有隐私就不要当名人,当名人是有代价的,不能又让你当名人,又让你有隐私,所有好处都让你占了,上帝是不公平的,所以你必须要牺牲一部分东西,牺牲的东西就叫隐私,不管你是主动牺牲,还是被动牺牲,李老师从法律的观点可以从法律上讨论一下,名人有没有隐私。

        李显冬:我跟张绍刚老师合作还是比较多的,我跟媒体接触,是从1996年,我和媒体的合作对我感受很大,学到很多东西。当时我记得《今日说法》出到第1000期的时候,也就是将近三年的时候,徐丽老师、肖老师,白岩松老师,我们四个人做了一次精品赏析,主要是评论了当时今日说法的几个问题,也像今天一样,我在临床有一个发挥。有一次我在北京市律师协会学习的时候碰到我们学校的一个老教师,他就讲,显东你可不得了,你成了名人了,过去吃完饭以后听单田芳的评书,现在一吃了中午饭就看《今日说法》。


        李显冬:我自己也不敢说是名人,但是我觉得,去年有一次我到三门峡进行调研,我一个同学在三门峡做事,说老李,我一定给你买一张票,很多年没见了,我一定把你送到临汾机场。人家是公安局的,那天晚上还有任务,我说咱们不客气,就走了,结果就过安检,这个时候安检的一个女同志,眼睛是特别厉害,您什么时候来过临汾,我说我第一次来,她说不会吧,我对你怎么这么面熟呢!我一下子就害怕了,可别把我当作犯罪嫌疑人吧?我说你是不是这两天看《今日说法》了?所以我就觉得名人比较麻烦。


        李显冬:去年我和我爱人在西安的碑林,一个个体户跟着我,说你是不是北京来了,我说不是,他说不是我怎么认识你呢!后来就一直跟着我,我就说我是《今日说法》的李显冬。我讲这么多东西,我是研究民法的,这个学期我给硕士研究生开课,我们物权法颁布之后,从民法的任务来讲,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就要制定,或者是主张制定,或者是即将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法典的重要一篇就是物权法,这就涉及到一个人身侵权,人身侵权就涉及到一个隐私权,名人有没有隐私呢,我个人觉得,从民法的研究中,主要是放在隐私权的范围之内。


        李显冬:我是山西长大的,春节期间,山西省太原市烟草公司招工。他们要招五个本科生和五个硕士。五个本科生给我介绍了,他们纷纷要求领导说,这个要照顾,那个要照顾,领导最后就说了,我们叫内部消化。他们单位好像至今为止今年毕业的学生也没有一个研究生,但是他们准备招五个研究生,所以就向社会动员。太原市烟草公司也不是一个但的单位,也不是学术性很强的单位,但是带有学术性的单位,这样有83个人报名,这下领导就为难了,我们怎么定呢,专业又那么复杂,那么多学校,最后定了一下,从北京请了五个硕士研究生导师,党委就交给我们一个艰巨的任务,由你们来认定哪些人在专业方面是不是最优秀的,你们要秘密表决,最后这就是一个就业的机会。


        李显冬:我就出了一道题,我那天看到电视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里讲了这样的故事,武汉有一个小伙子待业在家,他就跑到媒体曝光,就讲他自己很多的事,说他要悔悟了,要做好人了,每次都这么讲,但是每次都还那样。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呢?他就说做名人好,有好处,有一天来了一个人请他吃饭,另外一个人给他好处,总而言之,不管好名,不管坏名,只要有了名,商品交换的社会就可以作为商品。


        李显冬:所以我想探讨的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名人,我觉得我们学法律的,就是讲基本概念,我看媒体上讲,现在有一种说法,用了传媒上的一个名词,叫公众,一种是政治性的,一种不是政治性的,包括电影明星什么的,有了名以后,成为公众人物了,这个时候,公众人物有明确隐私呢?我的观点是什么呢?我觉得张绍刚讲得很对,但是我们学法律的人讲,往往要界定一个范围。就是公众人物在他的行为和社会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的时候,我觉得我赞成张绍刚老师的观点,叫做名人无隐私,叫做公众人物没有隐私。但是反过来,我想跟张绍刚老师探讨一个问题,如果名人的这些活动,或者是生活和个人的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时候,这个时候有没有隐私?


        张绍刚:为什么刚才说说事情从两面讲呢?以我多年的经验我发现,名人所谓的私人信息,或多或少都是他们主动透露出来的,在他们搞宣传的时候。比如说北京电视台有个节目叫《夫妻剧场》,你如果不上夫妻剧场,就没有人知道你老婆是谁,但是为什么上呢?有的名人就愿意用这种方法来宣传,所以大家就知道了。其二,很多名人,比如说有的女明星,今年有很多关于她的新闻,整容什么的,然后又拿出一份医生报告说没有,又说那份报告就是给她整容的医院出示的,你是一个明星,你整容了,喜欢你的人会继续喜欢,大家都知道金喜善整过容,大家不会不喜欢金喜善,有个男明星肯定整过牙,我特别喜欢他,他什么时候说过我没有整过牙,从来都没有。那么你为什么要说这些事呢?您明明知道你私人的事越这样越来劲,记者嘛,本来没什么事,就到处找事,记者就是这样,好听一点说,我们要用敏锐的视角发觉公众关注的事情,名人就是观众关注的事情之一,当观众关注之后,你又帮公众关注,回头说侵犯了你的隐私权,这怎么说呢?苍蝇不盯无缝的蛋,苍蝇都飞起来了,就看哪一个蛋有缝,如果你能保证自己没缝,苍蝇是不会找你的。


        张绍刚:我想说的是,我们对于新闻素材的探求,就是这样的,我们从来不关心这些事,比如说我们也曾经在节目里做过王菲、李亚鹏,去年追出来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就这么一个新闻,去年都打成什么,新闻大战,大家知道香港很多媒体的记者,香港同一家媒体,苹果日报在四个点派人,协和医院、王菲在北京的大房子,和另外两家医院派人,四个点八个记者,每个点两个记者,值班12小时,就在这待着,就到了这种程度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关注过王菲的事,我们关注的是记者你多无聊呀,那个照片卖多少钱,所有媒体说了,谁能拿到王菲孩子的第一张照片,5万。你只需要拿到第一张照片,5万,特别无聊。


        张绍刚:我也反复地跟我的同事讨论过,今天如果在报摊上,封面大标题,王菲女儿的第一张照片,你会因为这个买报纸吗?反过来说,我再问第二个问题,哪位读者观众会说,今天王菲生孩子,就今天生,但是报纸上不会出现,你经常看的那份报纸,你以为会出现,结果没出现,你会从明天开始放弃这份报纸吗,你会说因为它的新闻不够敏锐,没抓到这张照片,你会放弃这张报纸吗,不会的。所以名人是一群太拿自己当回事的人。你能看娱乐八卦新闻,所有人都看,我们都喜欢,我们都议论,但是没了它,你的生活也不受影响,所以真地在明星讨论隐私权,个人权利的时候,我觉得,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贼喊捉贼。如果没有任何风吹草动,突然一帮媒体说整他,不会的,一定是那个蛋开始有缝了,所以我们不要老说“飞”的,麻烦我们讨论一下“蛋”,这就是我的看法。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