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沈毕 实习生 黄缨杰
银监会4月11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掀起了一轮理财产品“监管风暴”。一个月来,各银行紧急刹车理财产品宣传,31家商业银行4月份新发行理财产品数量更是环比下降12%。
不过,早报记者发现,理财产品刹车主要是网点销售,而以老客户为主的“小圈子”受影响不大,招商银行(600036)目前“金葵花”类产品的销售依然如故。与此同时,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4月份“高风险”理财产品新发数量仍居高不下。
“大众型”产品难觅
早报记者日前走访上海各大银行网点发现,其宣传栏里现在只剩下基金和保险产品资料,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册已难觅踪影。一家银行工作人员透露,“现在已经不销售个人理财产品了,至于恢复销售的时间只能等总行通知。”
上述银行的情况并非个案。
《通知》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宣传和介绍材料中应全面反映产品的重要特性和与产品有关的重要事实,在首页最醒目位置揭示风险,说明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对于无法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提供科学、准确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不得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出现“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字样。
以招商银行为例,《通知》下发头两天,该行一度未按规定宣传理财产品,除宣传材料中频繁出现“预期收益率”外,网点工作人员对产品内容也不甚了解。昨天,早报记者再度走访招商银行网点时,大厅服务台上的宣传资料已被撤下,工作人员也表示对理财产品不做解释,只有“金葵花理财中心”提供相关服务。
目前,招商银行网站上列出的在售理财产品全部为面向中高端客户的“金葵花”系列,针对普通客户的产品已经不见。
“现在是敏感时期,谁也不想冒风险。”上海某银行中间业务经理向早报记者坦言,《通知》下发以来,各方面的监管非常严格,媒体和网友的暗访接踵而来。“为避免出事,一些银行只能收缩理财产品的营销范围,甚至是停止销售。”
与此相佐证的是,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一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31家商业银行(包括26家中资银行和5家外资银行)4月份共发行314款银行理财产品,环比下降12%。
“高风险”产品没少
新发产品的类型构成可以印证银行的谨慎态度。统计显示,4月份发行的6个月期以下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为197款,占发行总量的62.74%,1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大幅萎缩,理财产品短期化趋势更加明显。
此外,此前因为频繁出现零收益而饱受争议的外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也明显下降。其中,4月份新发理财产品中,美元类产品只占18%。
“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只是回到了正常水平,并未出现异常减少。”对此,西南财经大学理财与信托研究所研究总监李要深指出,目前理财产品“难觅”只是表面现象,4月份新发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数量仍高于1月份和2月份的水平。
上述表面现象正是业内人士的忧虑所在。
“单纯将产品宣传转入小圈子恐怕只能应付一时。”某银行负责理财业务的经理表示,比规范宣传更加重要的是,目前各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的确如此。昨天,上海某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向早报记者介绍一款理财产品时宣称,“银行承诺的收益到期肯定能实现。至于投资方向,就像存款一样,存的钱银行拿去做什么是不会说的。”
招商银行一位员工更是坦言,其自己在该行购买的一份外汇期权也是亏掉了本金。
银行抱怨“监管太严”
“目前市场需要的是更负责任的机构和灵活的监管。”据上述负责理财业务的经理介绍,其实,《通知》的各项规定,在此前的相关法规内颇多重合,只是银行没有严格遵守。面对“监管风暴”,现在又变得异常谨慎。“简直是一放就乱,一抓就死。”
目前,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时不仅要接受风险测评,还要填写一份产品适合度测评表,且均被要求本人亲笔确认。
“这无形中增加了操作流程,加大了人工成本的投入。”上述经理抱怨说,“前一段时间一直在解决排队问题,一旦市场好转,现在理财产品销售的繁琐流程肯定又会导致排长队等问题。”
对于这一看法,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聂叶不以为然。“个人理财产品对国内银行而言是新兴业务,从长远看,规范操作才更利于客户的开发和留存。目前的问题是摸索出一条更加可行的途径。”
至于产品研发,李要深则认为,高风险产品其实应该由基金、券商和私人银行等机构完成,普通商业银行就应该从事低风险产品的开发。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