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暖心的小新闻
来源:东方网
2008-05-05 18:28:37
这是一则日常生活中的小新闻,带给人们却是温暖与感动。 新闻说,浙江省青田县74岁老人潘博文近日凭一张21年前的订书票,从泰顺县新华书店拿到了自已订过的两本书。这两本书,是13卷《汉语大词典》的最后两本,该套书于1986年发行第一册,到
这是一则日常生活中的小新闻,带给人们却是温暖与感动。
新闻说,浙江省青田县74岁老人潘博文近日凭一张21年前的订书票,从泰顺县新华书店拿到了自已订过的两本书。
这两本书,是13卷《汉语大词典》的最后两本,该套书于1986年发行第一册,到1993年全部出齐。定价全套386元,潘老伯当时月工资30多元,用了十个月的工资才订了这一套,可见他对此书的珍爱。可是,最后两本书出版时,他已退休回到青田老家,没有能够及时拿到。去年,回到泰顺的潘老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拿着保存了21年的订书发票找到泰顺县新华书店,希望能补齐最后两册书。由于此书早已绝版,书店几经周折,最终在海宁市新华书店发现有少量存书,遂订下了最后两册,送到潘博文老人手中。老人说,没想到,书店这样守诚信,努力了一年多,帮他偿了心愿。
这则新闻带来的“温暖与感动”,就是由书店“守诚信”生发的。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一条基本规范。诚信,历来被看作是立人之本,成业之基。尽管党和政府大力提倡“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如今社会上还是存在着诚信危机。在最近陕西镇坪的虎照风波中,任何一方的话,都难于取得人们的相信,乃社会诚信缺失所致。至于商业交往中那种见利忘义、口是心非、食言而肥、诡诈欺骗的现象,则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书业虽属文化行业,但也不见得有多一点的诚信文化。盗版、侵权、伪书、拖欠书款、扣发稿酬以及欺骗读者等事例,可说不绝于耳。读者订书未取,在一些书店,不要说已经过了21年,就是只有一二年,他们也可以“过时不候”为挡箭牌,轻松地把读者挡回去,更不会花那么多的精力,千方百计地去找书。
有人说,是市场经济促使企业“一切向钱看”,为赚钱而不惜一切手段,倘若老老实实,诚实守信,就会败下阵来,活不下去。这是短视人鄙薄人的谬论。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市场经济,既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又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不讲信用,不守契约,既践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活动,也破坏了市场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平等互利的原则。不守诚信的企业人,也许一时会捞到一些不义之财,但失信者必将失去社会的信任,最后无法在社会立足。是故古今中外的成功企业家,都坚决抵制诈骗经营。被称为古代经营之神的胡雪岩,在他的胡庆余堂药店的大厅里,挂着一个大字牌匾,上面写着两个大字:“戒欺”。商店的匾额,一般都是朝外悬挂,让顾客看的,他的这块牌匾却是朝里悬挂的,目的是要药店经理的职工“念念不忘”,严格执行。
泰顺县新华书店面对21年前的过期订书票,没有不认账,而是按契约办事,不惜花去许多功夫为读者补齐这两本书,满足了读者的心愿。它体现了“一诺千金”的诚信,体现了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这正是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它的明丽耀眼火花,显示我们的社会蕴籍着巨大的诚信道德资源,并不像一些人看到一些欺骗诡诈的“蚂蚁”,就以为“满地都是蚂蚁”,失去了信心。实际上,“戒欺”,以诚信给人以温暖的感动的事,如今已经不少,来日定会越来越多,蔚然成风。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