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高经济效益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败和人民生活的富裕幸福的大事,对于企业来说,则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只有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
一、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高经济效益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败和人民生活的富裕幸福的大事,对于企业来说,则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只有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才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缺乏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因而不注意提高经济效益。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企业逐步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市场机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引导逐步加强,企业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质次价高,社会不需要,成本高,效益很差,企业的物质利益就会受到影响,就不可能有更多财力去发展生产和改善职工福利。所以,没有经济效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信用中国我们共同打造ccn86.com从理论上说,提高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经济效益,尽量增产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做到物美价廉,群众满意。同时,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使我们有可能从全社会经济效益出发,通过综合平衡,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价值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促使各单位必须十分关心降低劳动消耗,节约劳动时间,这样,企业和职工就能通过提高效益,得到更多的实惠。再从现实情况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和技术比较落后,资金和物资又十分缺乏,要尽快实现“四化”建设,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是根本的出路。如果我们大家都注意提高经济效益,一点一滴的效益,集中起来,就是一项巨大的资源,我们就有力量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尽早赶上工业发达国家。
在我国,最早提出经济效益问题的是1957年1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充分考虑经济效果》社论。自此以后,经济效益问题逐步引起社会重视。到目前,经济理论界已经掀起了多次讨论高潮。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接近实际。讨论中,虽然大家对经济效益的概念在表述上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上取得了共同的认识。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或所费与所得的比较。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即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占用与劳动消耗同劳动成果的比较。
1、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所费与所得的比较关系。这是经济效益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恩格斯曾经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中提出他对经济效益的思想,他认为:“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价值首先是用来解决某种物品是否应该生产的问题,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偿生产费用的问题。”马克思也曾借用李嘉图的话说过:“真正的财富在于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由此可见,用最少的生产费用创造最大的效用,或者用最少的劳动时问创造最多的使用价值。这就是经济效益的实质。在马恩经典著作中,虽然没有用过“经济效益”这一名词,但使用了“价值”、“财富”等概念来表述经济效益的思想,这对我们理解经济效益的实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用中国我们共同打造ccn86.com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如果生产的产品,其效用抵偿不了它的生产费用,那就要考虑这种产品是否有必要生产。而社会要发展,必须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这样,社会的进步才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把劳动时间的节约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在量上进行比较,作为衡量“真正的财富"的尺度,这就给我们研究经济效益问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
2、经济效益是在投入与产出或所费与所得的量的比较中获得的,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者用最少的所费取得最大的所得,这就是经济效益在量的方面的规定性。人们从事任何一项经济活动,一方面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资产,消耗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源和活劳动,这就是投入;另一方面,又要相应地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这就是产出。投入指各种生产要素(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投入,分为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两个方面;产出指劳动成果。经济效益的内容就是劳动消耗与劳动占用同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关系,通过比较就可以评价经济效益的好坏,计算公式为:
经济效益=产出/投入=所得/所费=劳动成果/(劳动消耗+领导占用)
这种比较既可用实物形式表示,也可用价值形式表示:用实物形式表示,比较直观,但无法汇总;用价值形式表示,便于汇总,可以综合比较。如果提供同样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或劳务,占用或消耗劳动少,经济效益就好;反之,经济效益就差。从另一角度说,如果占用和消耗劳动一样,劳动成果多,质量好,经济效益就好;反之,经济效益就差。关于劳动占用,理论界还有个别不同的看法,认为劳动占用归根到底就是劳动耗费,用不着单独表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在手工劳动条件下,劳动占用比重很小,可以不计,但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物化劳动占用越来越多,为了节约资金占用,应该考虑进去。
3、经济效益是经济效果、经济效用和经济效率三者的综合。经济效果是经济活动的产出,代表经济活动的直接成果;经济效用指经济活动提供的使用价值,要求产出的劳动成果必须符合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前者是对产出的量的要求,体现了一个“多”字;后者是对产出的质的要求,体现了一个“好”字。而经济效率是指各种资源的利用效能,强调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或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体现了一个“快”字和一个“省”字。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只有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用,没有经济效率,只能说明经济活动有了较多、较好的成果,还不能体现投入和产出的全部对比关系,必须同时提高经济效率,才能完整地体现“多”、“快”、“好”、“省”四个方面的要求,才能说经济效益好。所以,在经济效益的完整概念中,经济效果、经济效用和经济效率三者必须同时齐备,缺一不可。
4、经济效益的外延,即经济效益的范围,应该包括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经济效益涉及到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都要讲究经济效益。当然,生产活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效益应该放在首要地位。但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是一个整体,他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不能机械地把他们隔离开来,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要到流通过程才能实现,因而生产中形成的经济效益必须通过流通过程才能真正取得。信用中国我们共同打造ccn86.com如果只关心生产中的经济效益,忽视流通中的经济效益,那么,供产销脱节,经济效益就变成一句空话。因此,要真正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都抓起来,决不能只顾一个方面。同时,国民经济是由许多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部门所组成,除了物质生产部门以外,还有一些为满足社会各种需要的非生产机构和组织,例如文教、科技等部门。他们的活动同样要消耗一部分社会物质财富和占用一部分社会劳动,他们也要同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只不过他们对于效益的对比方式和采用指标不同而已。由此可见,经济效益的外延范围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只有各行各业都来讲究经济效益,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益才能促上去。
二、经济效益的内容
经济效益体现了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关系。经济效益的投入包括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两个方面。劳动消耗是按劳动时间衡量的,但具体地说,活劳动消耗指劳动力的耗费,物化劳动消耗表现为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耗费,即机器设备的磨损和原材燃料的消耗。在价值形式上,活劳动消耗属于补偿劳动力耗费而支出的各种工资费用,物化劳动消耗属于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和原材燃料的消耗费用。
劳动占用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中占用的全部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即占用的机器设备和原材燃料,表现在价值上,则为占用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经济效益的产出指劳动成果,是人们经济活动的直接结果,即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体现了人们生产实践活动的目的,指不同种类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品种。由于不同种类的产品无法相加,通常采用价值形式表示,则为总产值、净产值和剩余产品价值(即税金、利润)。
把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劳动成果进行比较,才体现了经济效益。其中劳动消耗同劳动成果的比较指标有:成本利税率、产值利税率、销售收入利润率、材料利用率、单位产品成本等;劳动占用同劳动成果的比较指标有: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固定资产占用率等。根据以上所述,经济效益的内容可以表示为如下图所示。
经济效益本身是一个质和量相结合的概念,经济效益的好坏,必须有一个尺度来衡量,这个尺度通常就是经济效益指标。没有经济效益指标来衡量,经济效益就无法从量上来评价,也很难进行深入研究。但经济效益指标又和一般经济指标不同,只有那些能够反映投人和产出关系的指标,才属于经济效益指标。信用中国我们共同打造ccn86.com运用经济效益指标可以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起到计划、控制、监督和指导的作用,使经济活动达到预期的效益目标;同时,也是检查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效工具。
由于社会经济活动错综复杂,许多因素交错在一起,只用二两个指标很难把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全面地反映出来。因此,必须建立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若干个经济效益指标组成一个科学的、完整的指标体系,以便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得出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评价。
建立科学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必须具有科学性,经济效益指标的涵义和计算公式要能科学、真实地反映经济效益的实际情况。同时,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要分不同层次,既有反映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又有反映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和部门、地区的中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以便对不同层次的经济效益进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考核。
在这里,我们着重研究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因为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全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如果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很差,要想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建立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应该先把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建立起来。
三、国有企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演变
早在1982年4月,国家经委、国家计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16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作为工业企业生产经济效益考核和评价的依据,可以说是我国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较早的一套指标体系。指标名称如下:
1、工业总产值和增长率。
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计划情况。
3、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
4、主要工业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降低率。
5、工业产品优质品率。
6、每万元产值消耗的能源和降低率。
7、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增长率。
8、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和增长率。
9、上交利润和增长率。
10、产值利税率和增长率。
11、销售收入利润率和增长率。
12、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和加速率。
13、产成品资金占用额和降低率。
14、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15、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增长率。
16、职工重伤、死亡人数和降低率。
以上16项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通过执行,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①在16项指标中,有一些指标如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产品销售收入和增长率等,并不反映投人和产出的比较关系,严格说,不是经济效益指标,而是劳动成果指标。②工业总产值和增长率只反映产出的增长关系,没有考虑投入,而且用总产值来表示劳动成果,由于总产值按工厂法计算,转移价值影响很大,容易滋长盲目追求速度的弊病。③把指标的增长率作为经济效益指标,这样,基期水平高的企业,增长率很难提高,有“鞭打快牛”的倾向,不够科学。④成本指标采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和降低额,利少弊多,容易造成企业费用分摊的随意性。⑤经济效益指标过多,重点不突出。
1992年,国家全面修改了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的考核办法,提出了6项经济效益指标(工业产品销售率、工业资金利税率、工业净产值率、工业成本利润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和1项综合指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新的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同过去16项指标比较,有较大改进。信用中国我们共同打造ccn86.com这说明我们对经济效益概念的理解,通过广泛的讨论,认识更加深刻:①新的6项经济效益指标都符合经济效益的概念,反映了各项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②这6项指标分别从产品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税和加速资金周转等五个方面反映了经济效益的好坏状况,指标数量不多,反映全面,重点突出。③改用工业净产值计算劳动生产率,消除了总产值重复计算的弊病,比较合理。④提出了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作为全面评价工业经济效益的依据,同时在计算这项指标时,一律同全国标准值对比,改变了过去同上年对比的做法。这样,有利于全社会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避免产生“鞭打快牛”的缺点。
1995年,财政部为了全面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状况,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提出了新的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从三个方面考虑:从投资者角度来看,侧重于关心企业盈利能力和资本保值增值情况,这是投资者创办企业的初衷,也是企业经营的目标,包括4项指标,即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从债权人角度看,侧重于关心企业财务状况,即企业资产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包括4项指标,即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从国家或社会角度看,要衡量企业对国家或社会的贡献水平,包括2项指标,即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这套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特点是密切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考虑的,不仅充分反映了投资者权益的保障制度,而且也体现了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情况,它从投资者、债权人和整个社会三个方面考虑,比过去提出的指标体系更加全面。现分述如下:
1、销售利润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水平。计算公式: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净收入×100%
产品销售净收入指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销售净额。
2、总资产报酬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
计算公式: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3、资本收益率。是指企业运用投资者投人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计算公式: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
4、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要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完整性和保全性。计算公式: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资本保值增值率=100%,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为资本增值。
5、资产负债率。用于衡量企业负债水平的高低情况。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6、流动比率。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又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上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计算公式: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7、应收账款周转率。也称收账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快慢。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100%
赊销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由于企业赊销资料作为商业机密不对外公布,所以,应收账款周转率一般用赊销和现销总额,即销售净收入表示。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帐款余额+期末应收帐款余额)/2
8、存货周转率。用于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
平均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
9、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计算公式: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总额,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人)、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应交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其他税收、净利润等。
10、社会积累率。衡量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多少用于上交国家财政。计算公式:
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100%
上交国家财政总额:包括应交增值税、应交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其他税收等。
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是经济效益概念的具体化。通过以上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的考核,可以全面地了解企业经济效益的情况。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