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宁波为例的实证分析 摘 要:所谓契约原则,就是遵守和维护道德与法律的平等,以公平正义介入经济关系,体现出高信用度社会以及人格的尊严。契约原则的时代价值,就是通过建构契约文明来实现社会公平,并通过建立公平
——以宁波为例的实证分析
摘 要:所谓契约原则,就是遵守和维护道德与法律的平等,以公平正义介入经济关系,体现出高信用度社会以及人格的尊严。契约原则的时代价值,就是通过建构契约文明来实现社会公平,并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规范来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
社会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契约原则是社会信用的基石。搞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就是遵循“契约原则”,包括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征信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信用监管,构筑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本文通过以宁波为例的社会信用实证分析,悟出一个道理,即“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拥有信用更是一种财富。” 讲信用,实质是一种责任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是一种吃苦意识,是一种在自觉、自愿、自主的条件下实现的精神影响力。只有遵循“契约原则”,才会有全社会公信力的提升。
不管什么形式的社会信用治理制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管这种制度考虑多么周全,目前是多么有效。任何的制度设计,只要不及时改革与完善,都可能出现变异而使利弊关系逆转。体制和机制建设上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业。我们必须在新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在制度层面进行创新、完善和提高,不断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信用;契约原则;治理路?
一、契约原则:打造信用社会的基石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契约原则作为一种具有内在约束力的公平精神,正是推进人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也是维护社会信用,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保障。然而,毋庸讳言,我国目前一些地方的社会信用问题比较突出,由此导致了许多社会冲突和不和谐。这是由于市场竞争存在盲目性、外部性、公共无效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强治理社会信用治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构,对“市场失灵”进行全面的纠正和补充。但是,政府如何对“市场失灵”进行全面的纠正和补充?笔者认为,社会信用不仅仅是个人品质问题,它的核心是社会制度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交往中的双方通过社会合作产生“双赢”的方式。公平正义的社会结构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交往的态度,他们的期待和他们所希望达到的状态及成就。也就是说,没有公平正义的社会结构,就没有和谐社会的基石,也不会有稳固的社会信用。鉴于由此,诚信作为一种价值尺度,需要强有力的、公平正义的社会结构(社会体制)作为保障,需要通过一种具有内在约束力的规范来加以实现。而契约正是一种具有内在约束力的规范,契约原则是推进“社会信用”(包括企业信用、政府信用、个人信用)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所谓契约,就是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全部权利转让给整个社会而不是转让给任何一个人;同时,每一个人又可以从社会得到同样的权利。所以,个人服从契约,表面上丧失了天然的自由,实际上重新得到了社会的道德和自由。这种契约并没有摧毁自然的平等,而是把它发展成为道德与法律的平等。所谓契约原则,就是遵守和维护道德与法律的平等,以公平正义介入经济关系,体现出高信用度社会以及人格的尊严。其条件是:(1) 入经济关系,体现出高信用度社会以及人(2) 以法律为基础,形成了一套维持契约秩序的制度;(3)社会建立了一套契约得以履行的有效机制。契约原则的时代价值,就是通过建构契约文明来实现社会公平,并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规范来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
在经济领域。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由于每一个经济人都想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乃至出现欺诈和暴力的行为,并导致商品交换秩序的混乱。这一结果,不仅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也使得每个公民最终都受损。解决经济利益冲突的矛盾,莫过于保持一种交往关系的平衡,这种平衡也就是一种经济契约。当契约介入经济关系后,如何保障每个公民的经济契约不受侵犯,这又需要我们去寻找公共权力,需要依赖政府信用,即需要通过契约的形式设置一种政府与公民的政治约定。这就要求党和政府与公民的政治约定(如宪法中的“三个代表”)神圣不可侵犯;要求党和政府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引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契约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信用,形成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结构,才能在现实利益的制衡中保持社会的公平正义。
契约原则对保持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安博尔中诚信评级倾力打造最具影响力信用品牌。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深刻阐述了契约在完成人的解放、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以前‘人’的一切关系都是被概括在‘家族’关系中的,把这种社会状态作为历史上的一个起点,从这一个起点开始,我们似乎是在不断地向着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移动,在这种新的社会秩序中,所有这些关系都是因‘个人’的自由合意而产生的。”因此,“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1]这就说明,与东方的文化传统不一样,西方文化历来崇尚所谓的“契约”文化,理性精神就是规则精神,就是契约原则。在社会信用的治理中,必须把我国传统的伦理文化同西方的契约文化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在强调道德规则内省教化的同时,也要强调以法律规则治理社会信用,加深对契约规则的理解和运用。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契约的本质特征与社会信用的内在关系,通过推进契约文明来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
总之,社会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契约原则是社会信用的基石。搞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契约原则,包括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征信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信用监管,构筑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
二、以宁波为例的社会信用实证分析
——诚信建设起因:以“治理失信”为开端。宁波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有一段时期,虽然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某些地方落后的观念、习惯依旧束缚着人们的头脑,2002年,宁波12位人大代表递交的打造信用宁波议案被公选为当年市人大会议的“一号议案”。据“一号议案”反映,从民间交往到企业经营之间,都有欺诈行为存在,极少数政府官员也有失信于民的现象。“一号议案”建议打造信用宁波。随后,宁波市委、市政府决定先从实施“企业信用”工程抓起,并且把政府作为“诚信宁波”建设的主体,做到以德辅政、从严治政、依法行政、以信立政,真正取信于民。随后,工商、质监、药监、海关、税务、卫生、教育、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协调配合,重点开展了打假保精品战役、打假保健康战役、打假保财税、打假保文化战役、打假保安全、打假保农业、打假保旅游战役、打假保节日战役等八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诚信建设制度:以“契约原则”为中坚。四年来,宁波市的政府信用、企业信用、社会中介机构信用、个人信用等四大信用体系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企业信用”工程促进“信用宁波”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社会中介机构信用建设促进中介服务业规范发展的意见》和《宁波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指导意见。政府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方面,《关于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升政府行为公信力的意见》和《关于推进个人信用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也先后出台。开始建立政府信用档案,完善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信用记录、警示、公示制度,实施行政行为失信惩罚机制、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等,不断提高政府行为公信力。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中,结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整治个人失信突出领域,着手建设个人信用数据库,加强个人信用立法,提高市民诚实守信的自觉性,着眼于夯实“诚信宁波”的个人基础。
——诚信建设突破:以“企业信用”为先导。企业要生存、发展,要取信于民,离不开产品、营销、信用、宣传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信用机制的严密与科学才是首位的。经常、广泛、公开、规范的信用机制可以减少企业失信于民的行为。那么,如何解决企业不良信用信息公示这个难题?2002年,宁波市成立了企业信用信息中心,开通了宁波企业信用资讯网,为“企业信用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资源平台。2003年,宁波所有企业的信用信息都在网上公示。这表明,宁波市委、市政府通过立法的办法来保证企业行为的“守信”,把企业信用提高到规范的、可操作的层面上,并以精确的、有力的条文来减少企业行为的信用差,提高了宁波企业整体的信用度;同时,信用网获得企业的广泛认可,表现出宁波诚信企业的信心。目前,信用网项目已向国务院信息中心推荐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公益性信息服务项目”典型案例。
——诚信建设效果:以服务政府为保障。下面这个实例告诉我们,建设服务政府,遵循“契约原则”,才能集中展示出改革开放时代宁波人的一种道德风范。诚信意味着一个城市良好的形象。一个讲信用的政府,才能得到客商的信任,才有经济与社会活力不断。
案例:“一个人的博览会”
2003年3月,印度客商哈里斯,由于未得到宁波消博会因“非典”而延期的信息而飞抵宁波,成为参加消博会惟一的外商。消博会推迟了,但消博会办公室人员在飞机场出口处举着接待牌迎接他。采购订单还完得成吗?哈里斯的脸上闪过忧虑。“没问题,我们替你联系企业。”负责接待的人热情地对他说。整整一天,哈里斯一共考察了六七家企业,带回一大笔订单。当年9月消博会开展的时候,哈里斯组织了一大批印度同行再次来到宁波。哈里斯说:“宁波政府很讲诚信,诚信政府推荐的企业一定也是诚信的”。
哈里斯为什么会对宁波留下这么好的形象,会介绍来这么多的客商。这个事件看似偶然,其实里面包含着必然。这就是,“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拥有信用更是一种财富。” 讲信用,实质是一种责任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是一种吃苦意识,是一种在自觉、自愿、自主的条件下实现的精神影响力。
三、强化契约原则,推进信用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是唤起全民“契约意识”,构建契约文明社会。现代化的过程首先是一个文化过程,尤其是契约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原先很多人都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资金和缺乏技术,因而影响了现代化进程。但后来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现代化的过程首先是一个文化过程,发展中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文化”观念。可以说,当今时代,一个缺乏契约文化的社会,是个没有希望的社会;而一个缺乏契约文明的政府,则德治难行,权威不立。如果说建立良好的市场制度和经济秩序呼唤着打造信用个人、信用社会、信用政府,那么,唤起全民族的“契约意识”,遵循“契约原则”,追求“制度公正”则是建立“信用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础。 “契约文明”首先体现在制度的公正、公平,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其次“契约文明”能够激发出社会强大的活力,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此外,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服务承诺只有建立在“契约文明”基础上,才能具有真正的高信用度。
第二,建议中央“挂帅”,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即中央与地方互动,围绕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主体和法规、道德、监管三大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体措施:整合资源,联建共享,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的发布与查询,使之更加规范、简捷、明了,并逐步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提高信用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引导,主动服务,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行使市场监管职能以及政府采购、招投标等经济活动中,要充分应用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发布系统,要积极引导企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应用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要积极培育信用需求,运用市场力量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应用;制定规划,先从个体工商户开展试点,适时启动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各级政府政务信息都要上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发挥政府信用建设的示范作用;强化监管,规范秩序,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对各类失信行为的惩戒;加快立法,加强宣传,强化教育,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是积极推进长三角“信用一体化”的实验进程。长三角地区经济往来密切,经济关联度不断提高,因而,苏浙沪联手共建区域诚信体系也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目前,苏浙沪三方政府部门负责人已经就长三角“信用一体化”形成了五大共识:统筹规划、分工协作,探索建立区域性信用体系建设合作机制和信用信息共享模式;实现三方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制约的区域联动机制;确定三方信用信息交换的元素、格式标准、流程、周期、技术实现方式、安全保障、运行制度等,推动三方信用产品的互认交换;三方承诺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履行保密等义务;共同培育和发展信用市场,使信用真正成为长三角地区共享的社会优质资源。最近,苏浙沪三方的政府又签署了一份题为《沪苏浙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推进方案》,它标志着长三角“信用一体化”的实施进程由此正式开启,长三角“一处守信、处处得益,一处失信、处处制约”的区域信用联动机制初步形成。作为国内首次政府间如此高层面的信用建设跨区域合作,表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正向纵深推进。
契约原则是市场经济永恒的原则,但不管什么形式的社会信用治理制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管这种制度考虑多么周全,目前是多么有效。任何的制度设计,只要不及时改革与完善,都可能出现变异而使利弊关系逆转。体制和机制建设上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业,我们必须在新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在制度层面进行创新、完善和提高,不断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注 释:
张荣昌,罗悦明:“为政以信与宁波实践”,载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4期,第62-63
夏文彬:“公平原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载于《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31-32
参考文献:
[1][英] 梅因著,沈景一译:《古代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第96-97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