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城市美景是公共资源 岂可变身“私家花园”

来源:新华网 2008-05-05 17:31:02

新华网南宁1月23日电 (记者 梁思奇、陈瑞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几年前进行城市改造,贯通的“两江四湖”成为著名的城市美景。但近年来在房地产开发中,一些开发商看中其价值,在项目开发中企图将美景攫为己有,通过高房价

    新华网南宁1月23日电 (记者 梁思奇、陈瑞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几年前进行城市改造,贯通的“两江四湖”成为著名的城市美景。但近年来在房地产开发中,一些开发商看中其价值,在项目开发中企图将美景攫为己有,通过高房价获得丰厚利润。日前记者在当地看到,一家开发商竟然将原来“两江四湖”附近的公共道路截断,由保安把守,禁止市民和游客出入,将巨额财政投入建设的城市美景变成了一个高档的花园别墅——康桥半岛。

    这种现象在房地产开发中并不少见。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景区景点、湿地森林纷纷成为开发商瞄准的目标,以之作为背景衬托开发房地产项目,甚至直接在景区内建造商品房,借山借水生财。开发商在这些项目中,刻意营造所谓“贵族”概念,打造满足“上流人士”“成功人士”需求的富人区。从某种角度,近年来,这种大肆张扬、渲染的“豪庭富宅”,已成为房价快速飙升的一个成因。

    本来是城市的无价之宝,却变成了商人的财富之源,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因为房地产开发在土地出让和商品房销售中给政府带来巨大收益,一些地方政府为吸引开发商,将城市景区景点作为“经营城市”的资源,对开发商言听计从,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上,为开发商滥占公共资源大开方便之门。这种将公共资源变成开发商囊中之物的做法,不仅直接侵犯公共利益,而且是城市发展的短视之举。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通过财政投入建设的景点,都是城市的公共资源。政府是这种公共资源的守护者,其职责是保障这种公共资源为全体人民所享有,制止种种借市场之手化公为私的行为,对于城市公共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城市规划调整等政务,必须坚持阳光作业,防止公共资源被一些人暗箱操作、私相授受。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该理顺的“十大关系”


发现(智库版) 2018-03-22 09:42:04

社会信用体系顶层设计该理顺的“十大关系”


发现(智库版) 2018-03-07 14:10:40

2014年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怎么查


网络 2014-05-28 22:31:48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秘书长)


网络 2014-04-13 19:08:06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理事会)


网络 2014-04-13 19:06:35

博鳌亚洲论坛简介


网络 2014-04-13 17:50:00

话语权的罪与罚


网络 2013-12-01 11:54:1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