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信用市场
来源:新浪网
2008-05-05 17:31:01
如果我们指望信用市场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告别当前的冻结局面,那么几乎可以预言的是,那一天的收益率曲线必定会和今日有所不同,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之间的缺口无论如何不会像现在这样小。 毋庸赘言,对于那些希望将自己的变息抵押贷款转为定息贷款的人
如果我们指望信用市场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告别当前的冻结局面,那么几乎可以预言的是,那一天的收益率曲线必定会和今日有所不同,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之间的缺口无论如何不会像现在这样小。
毋庸赘言,对于那些希望将自己的变息抵押贷款转为定息贷款的人而言,这消息多少有些残忍。不过,从宏观角度着眼,这些人其实也能够得到补偿,因为乐于放款的银行数量也会增加。
陡峭的收益率曲线自然会唤起银行的生命力。
传统角度说来,银行通常都是从收益率曲线的短期一端(比如存单)进行融资,然后再在长期一端将其放出。这就意味着长期收益率和短期收益率之间的缺口愈大,银行就愈是有钱赚--当然,前提是放出去的款还能够收得回来。
当然,很多读者这时候可能就会想到,我们前述所说的那种理想状态该如何才能达到?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尤其是我们必须明白,联储的影响力主要还是集中在短期利率领域之内,而且我们还不希望他们的作为唤起他们自己对通膨危机的警醒。
对此,我的回答是:货币供应和财政政策的协调。
在货币供应面,联储应该(目前推测起来也大概会)进一步降低短期利率。不过,他们对短期利率的打压当然是有限度的,至少也不能因此道指通膨或者通膨预期的抬头,更不必说催生下一轮资产泡沫了。
在推动长期利率上扬的努力中,财政部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借贷行为收缩在收益率曲线的长期端,以供求杠杆影响收益率曲线的变化。
增加借贷就意味着推动国债相对于需求的供给增长。要进一步刺激市场对供给的吸收能力,财政部就必须接受较低的价格--换言之就是支付较高的利息。
我当然非常清楚,这样的做法会增加政府的借贷成本,尤其是和短期借贷相比。不过,仅仅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这成本的增加还是值得的,何况我们必须考虑到,历史资料显示,长期利率不可能总是那么高的。
这是个非常切近基本面的因素,从此我们也可以断言,伴随财政部更多进行长期借贷,华府的预算赤字也会增加,毕竟经济成长速度在减缓,政府还必须推出经济刺激措施。
传统资产管理理念告诉我们,当政府的财政预算赤字增长速度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时,政府就应该延长借贷的期限。
这是因为,财政部如果选择短期市场,他们就不得不频繁进出。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着眼,这就会对联储降息的努力造成损害。
综上,我们的建议是,财政政策应该着眼于稳定住宅价格,改进次级贷款市场的情况,同时尽量保证不引发通膨抬头的副作用。
现在,关键其实是看政策的制定者们,毕竟要采取正确的姿态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党派政治的立场。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18-06-04 14:46:35
联合征信研究
2018-03-30 09:59:38
发现(智库版)
2018-03-07 14:10:40
中国新闻网
2016-01-19 1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