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说:“诚之者,人之道”,意思就是说,诚信是立身之本,只有恪守诚信,才把握了做人的根本,儒学还崇尚“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的思想,为儒家诚信学说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可以说&
《中庸》说:“诚之者,人之道”,意思就是说,诚信是立身之本,只有恪守诚信,才把握了做人的根本,儒学还崇尚“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的思想,为儒家诚信学说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可以说“诚信”已成为中国所推崇的传统美德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讲诚信是个体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诚信的环境,社会普遍地大量地存在尔虞我诈、不讲承诺、弄虚作假的失信行为,可能就会造成人人自危、不堪其累的局面。
从人文角度来看的话,诚信属于道德的范畴,诚信是为人的立身之本。而从企业角度来讨论,诚信就属于经济范畴,是企业的立业之基。大家都知道“木桶原理”讲的是木桶的容积,取决于其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对企业来讲,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把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品牌、诚信这样的核心竞争力比作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企业诚信缺失的句话,就好比木桶的侧面出现了短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将受到极大的制约。
笔者以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成熟和理性,诚信对于企业将愈显重要。如果企业不守诚信,其他一切作为都可能是舍本逐末、枉费心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像美国的安然事件,我国南京“冠生园”事件,都是因为诚信缺失而导致企业的轰然倒塌,相反有些企业诚信经营,业绩斐然。像美国的通用电气恪守诚信经营,即使在2002年极为艰难的环境下,也实现了年利润1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在年会上说“虽然经济环境极为艰难,但我们依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不仅仅在于我们的技术和服务,更在于我们对诚信的恪守,把诚信视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了顾客,赢得了市场”。再如中国的海尔,张瑞敏在入主海尔之初,就强调树立诚信的观念,当初他把十几台有点小毛病的冰箱当着全体员工的面给砸烂了,就是要让全体职工知道他诚信经营的决心,现在我们可以便可以了解张瑞敏当时的良苦用心和睿智了。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我们看到企业的诚信建设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多么重要,诸多类似的现实案例已经彰显出“诚信”对企业的力量和意义!
诚信就是核心竞争力
首先,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它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实力和形象,良好的信誉可以给企业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如果企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会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一方面,诚信的企业可以留住一批老顾客。另一方面,诚信是一种好的口碑,能吸引潜在的顾客,利于开拓市场。而且,诚信经营的企业还可以得到企业内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其次,诚信是企业品牌的基础。约翰·菲利普·琼斯对品牌的定义是: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的产品,这里面有个最核心的内容即“顾客认为值得购买”的内涵,就是顾客对产品的认同,而顾客的认同源自企业的诚信。可以说诚信是企业品牌的基础,因为诚信直接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生命力,良好的信誉是品牌的前提,品牌的支撑点就是可靠的质量和诚信文化。在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迎来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企业面临更加开放、公平和具有透明度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遵守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以诚信为本,铸造优秀企业品牌,而要塑优秀品牌,就必须坚守诚信。
再次,诚信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在企业中领导对员工诚信的话,员工就会对企业有归宿感,就会忠于职守。员工对领导诚信,企业的政策就会得到有效的执行。而且在企业内部建立诚信机制可以减少管理层级和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效率。而对于交易来讲,因为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之间存在许多环节,如果缺乏诚信,每个环节都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严格控制,不但增加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还增加了时间成本延长了产品产生效益的时间;相反如果企业诚信经营的话,那么他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将会省去了因诚信缺失而增加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诚信还能使企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取得优势。信息学认为,在市场经济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中,往往会存在产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就会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于拥有少量信息的经济主体来说,它处于弱势群体,此时这些弱势群体中有些经济主体在决策时,就会进行逆向选择,不购买此种产品以规避风险,而会去买那些口碑比较好,信誉比较好的厂家的产品。
诚信经济的构建
诚信经济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诚信文化的营造,二是诚信制度的安排。
首先,诚信文化的营造。诚信文化的营造,取决于诚信文化的“大气候”和“小气候”的良性互动。“大气候”是指从社会、国家层面来提倡诚信文化。因为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的国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续发展的经济。我国在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写进了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中,就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诚信文化的“大气候”,而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因子,应该积极的投入到这个“大气候”中,在沐浴着“大气候”的同时,努力营造自己的“小气候”。“小气候”就是在企业内建立诚信文化,要把诚信文化视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诚信价值观纳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可以通过企业的诚信准则实施和开展企业诚信文化的培训,使员工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契约经济,而契约的核心和灵魂就是诚信。讲求信用不仅能够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市场效应,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给员工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在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诚信的“大气候”和“小气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没有“大气候”,“小气候”就会“独木难成林”甚至会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风险;同样没有“小气候”,“大气候”就难以落到实处,终将难成气候。
其次,诚信制度的安排。一个诚信文化大气候尚未形成、诚信缺失的社会,单纯地依靠诚信文化(非制度安排)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诚信的制度安排,即建立规范企业诚信行为的制度体系。有了信用机制,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就会让人感觉有了依靠。从社会层面来看,要建立企业的诚信评估机构,对公司和个人的信用进行评估,并要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誉档案,对企业的纳税状况、守法状况、财务管理状况等进行严格的登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诚信信息共享的信息查询体系,建立相应的约束惩罚机制。让守信者受鼓励,不守信者受惩罚。对企业而言,在倡导诚信文化的同时,也要建立诚信机制,建立激励诚信行为的制度规范。要寓诚信文化于制度中,借助制度的反复强化作用来影响观念,加速对诚信文化的认同过程。如果没有制度的保证,诚信就很可能流于空谈。对于企业诚信制度的安排可分为对外对内两部分。对外要与供应链、消费者建立诚信互动机制;对内建立起企业内部的诚信机制,例如在员工进行考评时,应该加进诚信指标,把职工收益、级别升降与诚信挂钩。总之只有通过诚信文化的营造和诚信制度的安排,双管齐下,才能打造诚信经济,才能为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诚信生态和经济秩序。
监督方式防骗必读生意骗场亲历故事维权律师专家提醒诚信红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税务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网站信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究市场研究信用评级国际评级机构资信调查财产保全担保商帐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训
华北地区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华东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华南地区广西海南福建广东华中地区江西湖南河南湖北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西北地区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陕西西南地区西藏贵州云南四川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