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8-2626

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陕西日报 2008-05-05 17:30:57

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目前我国处于

    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经济快速发展,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再加上意识形态领域出现极端个人主义现象、拜金主义、实用主义错误思潮,不讲诚信、败坏公德的现象无处不有。政府侵犯个人产权、个人侵吞公共财产的行为屡有发生。虚假广告、无照经营、合同欺诈、上市公司造假帐、企业三角债、银行呆坏帐、虚开增值税发票、走私骗汇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此外非经济领域的假政绩、假宣传、假报表、假文凭、冤假错案,等等,导致社会和市场秩序混乱,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近期轰动全国的“江苏铁本案”、“安徽阜阳伪劣奶粉案”、“广州毒酒案”、“西安宝马假彩票案”等就足以说明我国的信用问题已经到了触目惊心、非治不可的地步。

  一、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立国之本,兴业之本。

  中华民族有着“行非信,无以立”、“信,国之宝也”的古训,诚实守信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们的立身之本,亦是治国之策、立国之本。纵观历史,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

  当今社会是市场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不讲信用,社会生活就不会有秩序;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对每个社会成员来讲信用是做人的基本品格,也是政治品格,亦是国格人格。

  信用缺失严重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部门和专家调研测算,仅在经济方面,我国企业因信用问题导致的损失每年就高达五、六千亿元,相当于国家年财政收入的37%,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如果加上逃骗税款和腐败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成了天文数字。

  面对“信用危机”的挑战,政府需要信用,市场呼唤信用,公民期待信用。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市把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并付诸实施,“长三角”16个城市还联合发表了“共建信用宣言”。为了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最近,商务部在全国范围开展了“诚信兴商”活动,在商业领域弘扬以诚信为核心的商业道德,以期在全社会逐步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风尚。据西安市统计局企调队5月份对10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所进行的信用调研结果显示:100%的企业及其员工希望尽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二、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在我国将信用建设列入基本国策范畴,条件已基本具备。首先,党和国家在最高决策和纲领性文件中都已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这就为将信用建设上升为基本国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其次,加强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社会各个群体都在强烈呼唤信用,希望建立既讲传统诚信美德、又讲现代市场经济信用的新机制。第三,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和理性探讨,思路更加明晰,观点更加成熟。此外,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第四,各省市的做法,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行积累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如上海在个人征信、杭州在中小企业征信、深圳在企业征信和企业信用评级等方面分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法规和制度,并在实施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信用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首先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形成统一的信用建设领导体系。并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尽快制订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出台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同时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系统的征信体系和规范的评信体系,按照“特许经营、专业服务”的基本原则,组建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评级中介机构,成立民间信用社团组织,鼓励它们协助政府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和监管。还可设立信用基金会,用于鼓励开展信用建设社会活动,奖励信用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

  政府的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依法行政,公开行政,实行严格的承诺制和问责制,树立“诚信为民”的良好作风,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形成以政府为龙头、企业为主体、个人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机关、学校、群众团体和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加强信用文化教育,广泛开展“讲诚信、树形象”活动,形成“人人讲信用、处处讲信用”的氛围,使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促进和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

征信大数据链的形成与应用探讨


联合征信研究 2018-03-30 09:59:38

2014年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怎么查


网络 2014-05-28 22:31:48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秘书长)


网络 2014-04-13 19:08:06

博鳌亚洲论坛组成人员(理事会)


网络 2014-04-13 19:06:35

话语权的罪与罚


网络 2013-12-01 11:54:16
关于我们 —分支机构 — 免责声明 — 意见反馈 — 地方信用 — 指导单位: 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商事调解委员会
Copyright © 2007-2021 CRED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信用财富网 统一服务电话:400-688-2626
备案/许可证号 滇B2-20070038-3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团:北京大成(昆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