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政府信贷风险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08-05-05 17:25:04
信用是有条件的价值运动,当条件不成立时,就有发生断裂的可能,政府信用也不例外。因此银行切莫陷入“政府信用无风险”的误区。所谓政府信贷风险是指在政府信用的引导下,银行向政府发放的或者向与政府有关联的企业发放的贷款,
信用是有条件的价值运动,当条件不成立时,就有发生断裂的可能,政府信用也不例外。因此银行切莫陷入“政府信用无风险”的误区。
所谓政府信贷风险是指在政府信用的引导下,银行向政府发放的或者向与政府有关联的企业发放的贷款,由于政府行为而使银行面临的坏账风险。这里笔者所讲的政府信贷风险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而给银行造成的风险损失。它是以市场化的面目出现的,银行可能并未与政府发生直接的信贷关系。但信贷风险的发生却与政府的行为密不可分。可以说,如果没有政府的相应行为,该笔贷款就不会发生,风险也就不会出现。笔者经过分析后认为,中国目前的政府信贷风险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政府重复建设造成的信贷风险、政绩工程造成的信贷风险和政府“失信”造成的信贷风险。
重复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过热———投资拥上———重复建设———淘汰整盘”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因而,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重复建设往往会消失于萌芽,不会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但如果非市场因素介入其中,重复建设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
根据经验,低水平重复建设一般过于强调规模,生产方式雷同,企业采取同样的技术路线进行大批量生产,提供的都是使用价值相差不大的产品,所以竞争只能在价格上展开,于是价格战此起彼伏,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很多项目胎死腹中。而这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的同时,也给银行业造成巨大的信贷风险。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目前持续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的比重持续上升(达到24.8%),其他渠道资金来源的比重却在相对下降。从资金到位情况来看,上半年投资到位资金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国内贷款,达到55.9%。显然,重复建设造成的损失有很大一部分将由银行来承担。政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错误行为,令银行信贷风险凸现。
政绩工程
正如前面所分析,很多地方政府一味强调经济发展速度,急功近利地追求政绩。政绩体现在何处?最容易被人发现的当然是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于是乎,各地大兴土木,大搞基础设施,大兴开发区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开发区”热潮造成的结果是,目前省以下开发区有2500多家,占全国开发区总数的2/3。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乡乡建园,镇镇办区”的情况。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大项目已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从全国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的统计情况来看,超过1亿元的项目13028个,占到施工总项目个数的22.6%,资金完成投资占到总完成投资的65.4%。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对于大项目的热衷程度之烈、之深。
众多大项目的上马显然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支持。资金哪里来呢?显然,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特别是随着政府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让民间资本进入将成为最终目标。问题是这些基础设施大多资金投入量大、回收周期长、收益率不高。为了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很多地方政府纷纷以自身信用为企业提供担保,从银行获取贷款。
地方政府考虑更多的是“面子”问题,而非经济效率。很多设施的上马并未经过认真的可行性分析,大多出于短期化考虑。由于没有收益,政绩工程只能亏损,贷款也就失去了还款来源,损失最终只能由发放贷款的银行来背。从表面上来看,银行贷款的相当大一部分是以企业名义借得的,是市场化运作,坏账发生的责任应在银行本身。但这些贷款往往是在政府的参与下发生的,因而政府也应负一定责任。
政府“失信”
本文开头已提到,政府素有“金边信誉”之称,可见其信用度之高。然而在现实中,因政府“失信”造成银行信贷风险甚或损失的案例早已屡见不鲜,“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就是很好的证明。
所谓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但由于中央财政无法按时足额退还企业应退税款,企业占压了大量资金,增加了经营成本,从而使出口企业陷入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民银行、外经贸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推出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即商业银行为解决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款未能及时到账而出现短期资金困难,在对企业出口退税账户进行托管的前提下,向出口企业提供的以出口退税应收款作为还款保证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这一金融产品既解决了出口企业短期流动资金的困难,又缓解了中央财政的退税压力,可谓一举两全之策。
但随着出口退税欠款的日益严重,这一贷款的风险正在显现。根据定义,“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的还款来源就是企业的出口退税应收款。如果政府能保证按时足额退还,银行就能按时收回贷款,没有任何风险。银行创新这一业务的初衷就在于此。但问题是由于种种原因和资金限制,政府无法按时足额退还企业的应退税款,从而给银行带来潜在风险。
根据有关统计,到2002年底,全国累计出口退税拖欠款已达2500亿元,商业银行发放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达到500亿元。按照最初的规定,这一贷款的期限为6个月(后来延长为1年),可以展期,但展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即该贷款的最长时间为2年。而调查显示92.88%的欠退税时滞超过了12个月。
另据笔者调查,该种贷款的发生大多集中在去年年初,因而预计今年年底银行面临的风险将会暴露出来。而8月份以来,该笔贷款的风险已开始显现。
当然,本文的目的并非贬低政府信用。笔者只是想通过分析告诉银行,天下并没有无风险的信用。马克思曾指出,“信用是一种价值运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运动”。既然是有条件的价值运动,当条件不成立时,就有发生断裂的可能,就会面临信用风险。即使是政府信用也不能例外。人们之所以称赞政府为“金边信誉”,只是相对于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而言,因此银行切莫陷入“政府信用无风险”的误区。
中国信用财富网转发分享目的是弘扬正能量
关于版权:若文章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源作者或者版权人联系我们(电话:400-688-2626 史律师)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并请权利人谅解!
相关推荐